阿里地區

分类: 365bet现金网 时间: 2025-08-05 13:50:27 作者: admin 阅读: 9938
阿里地區

1950年以前

編輯

阿里境內的古格王國遺址是阿里早期人類歷史的遺存

「阿里」一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裡仍稱「象雄」(羊同、楊童)。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

阿里古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羊同經過逐步發展,在約公元4-5世紀建立了象雄王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上(內)象雄、中象雄、下(外)象雄,上(內)象雄即今阿里地區所轄範圍。

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吐蕃王朝滅象雄王朝後改稱納里(阿里)[1]。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紀隨吐蕃諸部一起歸屬元朝(1260-1368),統屬於元朝在薩迦政權設立的「烏斯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代稱「納里速古魯孫」,阿里地區的實際事務則由薩迦政權處理。

元朝稱納里速古魯孫,明朝初年設羈縻性質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在古格王朝滅亡後一度被拉達克王國占領。[2]17世紀五世達賴建立甘丹頗章政權之後,拉達克戰爭後阿里地區逐步歸入西藏噶廈政府管理,在清廷的扶持下,後又設立宗(相當於縣)和管理阿里地區的總管——「阿里基巧」。明代所稱的「俄里思」,到了清代方稱「阿里」。下設6個宗,長官為世襲的宗本。

解放軍進入阿里

編輯

參見: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獨立騎兵師第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由該團第一連為進藏先遣連共138人從和田縣普魯出發,翻越崑崙山脈,挺進西藏阿里。8月29日,先遣連全員到達預定目的地:阿里地區改則縣的扎麻芒保,開始好越冬準備。李狄三迫使阿里政府的噶本代表簽訂「五條協議」。1950年10月,先遣連後方供給線中斷。李狄三鼓勵部下自己動手,貯柴打獵。由於嚴重缺氧,先遣連幹部戰士普遍患上高山症,同時後方物資接濟不上。1951年5月6日,獨立騎兵師第二團副團長安志明率領的援藏後續挺進西藏阿里部隊2個連及機關人員,共計280餘人,從于田縣普魯出發,踏著李狄三先遣連的足跡,跋涉千餘公里,於1951年5月28日全員到達扎麻芒保,與先遣連會師。會師當天李狄三病逝。李狄三與先遣連因高山症等原因犧牲的62人葬在阿里的扎麻芒保。安志明率部於6月5日從扎麻芒保出發,6月19日翻越東君拉達坂,1951年8月3日進駐阿里首府噶大克(今噶爾縣昆莎鄉南部),完成從新疆進入阿里的任務。1951年解放軍入藏後,堆里噶本駐噶大克(即噶爾雅沙)。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

安志明率部進藏的同時,獨立騎兵師第2團營長賀景福率1個騎兵連追擊從新疆阿勒泰、青海柴達木等地逃入阿里地區的烏斯滿部,1951年7月經扎麻芒保進駐日土宗。

1952年2月,以李狄三先遣連、安志明率的2個連、賀景福剿匪的1個連,共計4個連為基礎,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阿里騎兵支隊」。支隊長兼政委安志明,參謀長賀景福、政治處主任高峰。1952年10月組建「中共阿里地區工委」,書記由阿里支隊領導兼任。首任工委書記安志明。

1954年設阿里總管,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布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設立人民政府

編輯

1960年設阿里專區,專署駐噶爾昆沙(今昆莎鄉噶爾新村),原駐地噶爾雅沙鎮改為噶爾縣駐地。噶爾宗改為噶爾縣(駐雅沙);日土宗改為日土縣;革吉改為革吉縣(駐那坡,今革吉鎮那坡社區);改則改為改則縣(駐隆仁,又稱魯瑪仁波,今改則鎮魯仁社區);仲巴洛強溪改為仲巴縣(駐札東,又稱老仲巴,今拉讓鄉瑪永村);普蘭宗改為普蘭縣;札布讓與達巴2宗合併設札達縣(駐托林,今托林鎮托林社區)。轄7縣。

1962年將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

1962年中印戰爭,阿里支隊是班公錯以南的西線對印作戰的主力部隊。1966年6月6日總參通知新疆軍區成立野戰軍某師,阿里支隊編為該師某團。

1966年阿里專署遷駐獅泉河,噶爾縣從噶爾雅沙遷駐噶爾昆沙(噶爾新村)(因民主改革時在昆沙設噶爾新鄉鄉政府,故昆沙又稱噶爾新村)。

1970年阿里專區改為阿里地區,地區駐噶爾縣獅泉河。由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立措勤縣(駐門董,今措勤鎮門東社區)。阿里地區轄噶爾(駐昆沙)、革吉(駐那坡)、札達(駐托林)、措勤(駐門董)、日土、改則(駐魯瑪仁波)、普蘭等7縣。

1979年3月7日復歸西藏自治區領導。

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噶爾縣從噶爾昆沙遷駐獅泉河(實際1988年9月遷駐)

1997年地區行政公署駐獅泉河鎮。轄噶爾、普蘭、措勤、革吉、改則、扎達、白土7縣。

2017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計劃升空,阿里設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3]

相关推荐